當前位置:首頁> 股票 >正文

【丫丫港股圈】港股最具彈性,但又愛又恨的板塊

近一個月,恆指從16,000點漲至19,600點,一度漲超20%,創23年1月以來的最大反彈行情,此前受利空壓製的恆生醫藥ETF(159892.OF)也漲超15%,這一輪反彈的幣 安 上架 pi持續性遠超市場預期。


然而,上週恆指的回調,立刻引發了不少投資人擔憂,這輪行情是否就此結束?


這種擔憂是可以理解的。畢竟,去年港股的每一輪反彈都未能持續超過一個月。所以在麵臨短期大漲時,漲多了大家都怕去年一樣重蹈覆轍,想追不敢追,怕加倉加在山頂上。但在基本麵改善,宏觀負麵因素消散時,USDT一顆多少錢?過於悲觀也無濟於事,隨著數據驗證,現在可以更加積極地麵對被低估的港股,逐漸把過去3年的熊市視角切換回來。


一、夠便宜的港股,行情仍未走完


上週末,高盛認為雖然短期回調,但行情仍未結束,市場大方向仍在往上。高盛調高MSCI中國指數至70點,較目前還有15%的上漲空間。


高盛的理由是外資迴流配置中國仍有很大空間。目前全球公募基金對中國股票配置部位僅5.2%,這是過去10年來的最低點。 2021年時,外資配置部位比例約9-10%。BitoEX對沖基金對中國股票的部位有所回升,但仍僅7.5%左右,21年時為13-15%左右,


從估值來看,反彈後的恆指仍處於歷史最低估值區間。


反彈20%後,恆指本益比僅9.5倍,遠低於2021年的15倍PE,也遠低於目前日經225指數的20倍PE。


圖片


過去4年的下跌,港股已經充分甚至過度定價了可能發生的負麵因素。縱使利空落地,從近期幾次的壓力測試來看,基本上也是雷聲大雨點小。


換人話說,外資把所有可能發生的利空都計價在港股上了,所以有便宜到個位數的狗 狗 幣 算法估值。但在這種環境下,當邊際因素有稍微積極的變化時,估值修復空間是極大的,並且是極快的,就像近一個月港股的反彈。


從外資的角度想,過去兩年Short港股Long日股,但這策略的性價比和確定性在日圓升息後受到弱化。一是日股雖然大趨勢往上漲,但賠率不夠港股吸引。二是假設日股與港股的賠率一樣,但要考慮到日圓貶值的風險。


同時,現階段國內地產政策修正,網路企業實施中長期的回購計劃,而地緣政治也有所改善,限製港股的pi幣可以換多少錢?加息週期也臨近結束,這些因素疊加就吸引了外資迴流低估值+賠率高的港股。


以致於,即使京東和阿裏交出平平無奇的業績,股價照樣能走出大反彈,這是外資資金迴流的集中體現,典型的回補中國beta的交易邏輯。


二、沉寂在這輪行情中的醫藥生物


對於美元降息、資金麵迴流、基本麵改善時,外資一般看中兩個產業,一是網路企業,另一個是對利率敏感的生醫產業。


恆生生物科技醫藥指數在這輪反彈裡也有不錯的表現,最高漲超17%,但顯然市場更多目光投向了互聯網行業,醫療行業的關注度比較低。


圖片


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美元通膨依舊難纏,降息時間不斷推延,最利於生醫的降息次數在減少。


但近期美國生物科技ETFIBB已從底部反彈超10%。側麵反映出,雖然短期通膨難下行,降息時間可能來的稍晚,但市場想的是最後還是要降息的,所以IBB的走勢依舊強硬。


圖片


事實上,從年初開始,美股IBB走的就是這邏輯。今年1月時,市場最樂觀預計今年6月首度降息,甚至年內降息4-5次。而到今年3月時,降息次數降低至2次,降息時間是未知的。


從IBBETF的走勢來看,雖然過去幾個月裡,降息次數和時間不如預期,但IBB依舊維持在高位。除了4月時,美股大盤調整了2週,IBB跟著調整,但很快就回到高點了。


降息對Biotech固然重要,但降息是早晚的事,市場正提前反應。而港股的恆生生物科技醫藥指數是跟著IBB走的,但今年由於藥明康德事件打破了相關性,導致IBBETF今年內沒跌,而恆生生物科技指數跌去23%。


圖片


藥明係的跌幅已巨大,提供了一個安全邊際,而降息隻是時間問題,限製港股Biotech的因素正在改善,以及外資迴流港股,這些因素使得恆生生物科技有機會修復與IBB的相關性。


以前兩者上漲是同步的,雖然在過去3年裡,IBB的漲幅會大一些,但也不至於現在IBB領先港股的恆生生物科技醫藥23%。即使悲觀地修復一半,也有可觀的空間。


圖片


另外,即使過去2年多醫療部門持續下跌,但市場大部分資金對板塊的長線邏輯並沒有產生絲毫動搖。甚至於,在經歷今年初藥明康德的利空後,市場資金加大對醫藥產業的投資。這部分資金不斷透過ETF的方式抄底醫療板塊,恆生醫藥ETF(159892.OF)的基金份額暴漲超過10倍。


圖片


實際上,透過ETF的方式參與醫療板塊是非常聰明的操作。


一是現階段中國市場的醫藥投資越來越專業,諸如創新藥等細分賽道,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,這部分即難追蹤數據,也難選好個股。


另外,創新藥廠的股價波動非常大,暴漲暴跌已經司空見慣。


例如上週五,港股的康方生物,由於市場參與度不夠專業,市場部分資金誤讀了康方生物的數據,導致康方生物當日一度跌超40%,最後收跌23%。因為大部分生技股都不賺錢,股價上反應都是未來通路變現的預期,一旦預期出現輕微的偏差,股價就有可能大幅的波動。


因此,即使是專業機構,投資創新藥也會有誤讀誤判的時候。對個人投資人來說,單挑重倉選股難度高,持股體驗也差,透過恆生醫藥ETF(159892.OF)的方式投資醫療產業,會是更適合個人投資人的選擇。

熱門文章

熱門標籤